山寨機”的前世今生
原本屬于高科技行業,但由于聯發科的出現,徹底打破了這一規則,使得手機行業技術壁壘轟然倒地。特別是2007年10月,國家實施長達9年的手機牌照制解禁,“黑手機”合法漂白,“山寨機”由此得名,并風行于世?!吧秸瘷C”的誕生,有其深刻的行業背景和社會內因。剛進入21世紀,當時手機還是賣方市場,波導、TCL隨便推出一款產品,忽悠一下就能賺得盆滿缽滿。記得當年TCL推出一款“鉆石手機”,幾乎賣瘋。其實,萬明堅所鼓吹的“鉆石手機”,分明只是鑲了一塊玻璃。而同樣,波導一款做工很粗的“女人星”,剛出來時,也轟動一時。
早期,用戶對國產手機的底細還不知情,只因是國產貨且價格低于洋品牌,所以選擇了它們。但紙終究包不住火,國產手機的質量存在致命缺陷,掉漆、死機、白屏時有發生。據時任TCL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的戴鋼介紹,TCL手機的返修率高達40%。重營銷輕質量、缺乏核心技術,使國產手機的市場反應速度慢,產品跟不上形勢。
消費者逐漸失望,并將目標轉向洋品牌。當時,諾基亞、摩托羅拉、三星的產品由于質量穩定,很受歡迎。但問題在于,壟斷技術的洋品牌追求暴利,一款普通的手機,價格竟然高達3000來元,普通消費者根本承受不起。
那時候,手機牌照還是一道很高的門檻。既然存在牌照手機,就有“黑手機”。不過,它們當時都使用韓國小廠商的芯片,質量很不穩定。雖然價格低了不少,消費者卻不敢冒險。
誰也不曾料到,今天功能更強大、造型更多樣的手機,卻只要幾百元。這一切,都得歸功于“山寨機”的問世。而“山寨機”能有今天,得感謝聯發科的創始人蔡明,在看到國產手機質量問題以及洋品牌價格太高后,他決定研發一種集成芯片。
2003年底,聯發科手機芯片量產出貨,因為芯片質量好和功能多,別人要1年時間才能出一款手機新品,而采用聯發科的方案, 3-6個月就能出貨。2006年,聯發科別出心裁,把別人需要幾十上百人、一年多才能完成的手機主板、軟件集成,研制出了廉價的MTK手機芯片,這一手機史上的大變革,徹底讓手機生產沒有了核心技術。
聯發科向手機廠家提供turn-key模式,即將芯片、軟件平臺以及第三方應用軟件捆綁,提供“一站式解決方案”,相當于出了手機半成品,而廠家只需套個外殼,配塊電池,租一間房子就能生產手機了。
據統計,2007年使用聯發科解決方案的手機,在內地市場占有率為42.8%,幾乎所有國產廠商(夏新除外)都采用了聯發科的芯片,結果夏新去年暴虧8個億。由于采用聯發科芯片的廠商越來越多,使其出貨量越來越大,資金實力迅速提升,系統故障率也逐漸降低。
其實這種生產模式早已不難理解,比如戴爾電腦,戴爾并沒有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,但它卻將電腦的成本做到了最低,做成行業的佼佼者。目前,同樣配置的手機,“山寨機”價格僅為洋品牌的1/5,是國內正規廠商的1/2。
“山寨機”的市場反應速度也極快,一兩個月就能推出一款新品。雖然正規品牌也使用聯發科的芯片,但它們的產品須經多關檢測,耗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。
“我們玩不過‘山寨機’!”深圳一家國內品牌廠商的市場部經理道出了自己的無奈,“我們生產一款新機型,從立項到投入市場,至少要花上半年時間,等成品推向市場,已然變成淘汰機型,‘山寨機’又出新品了!”